利客来:李村闯出了一支“集团军”
青岛早报记者专访集团董事长李云敬
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商场,到一支营收数十亿元,集购物、休闲、餐饮、商务、娱乐、文化、服务多种经济成份于一体的商业“集团军”,在青岛,提起“利客來”三个字,不少市民都会想到其“利惠顾客,共创未来”的企业箴言。
1997年,利客來的前身李村供销社完成改制,随后22年里,其在岛城商贸流通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傲人成就。可以说,利客來的成功,与其“掌门人”李云敬的战略性商业思维密不可分。
崛起:供销社蜕变为“商业航母”
“1992年,我就过来了,当时还不叫利客來,叫李村供销社。”谈起自己与企业的渊源,李云敬很感慨。他说,自从参加工作自己就在供销系统,原以为最多在当时的李村供销社干3年,却没想到一干就是将近30年。“我们是1997年完成改制成立的利客來公司,2002年成立集团,如今已是中国驰名商标,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,中国连锁商业100强企业。”提起利客來集团取得的成就,李云敬言语中很是自豪。
员工数量扩大23倍,营业面积扩大100多倍,走出青岛布局山东……20余年的发展,在李云敬的带领下,利客來脱离此前的供销社经营模式,取其精华、去其糟粕,华丽蜕变为一艘“商业航母”。集团多次荣获“中国商业服务名牌”、“全国商业服务业顾客满意企业”、“山东省文明单位示范企业”等数十项国家、省市级荣誉称号,成为全国商业企业城乡一体化连锁经营发展的典范。
样本:辟蹊径“农村包围城市”
20世纪末、21世纪初的青岛,从利客來、崂百、国贸,到利群、百盛、永旺……在诸多商贸领军者中,利客來堪称做得强、做得久的典范——自1997年公司成立,纵横岛城商界22年,历经数波诸强洗牌,仍能立于商业强者之列,由此,可见一斑。而这,都离不开企业掌门人李云敬善于审时度势的创新思路。从最初阶段实体商超内部的激烈竞争,到后期电商平台入局的猛烈冲击,在李云敬的带领下,利客來总能找准自身定位,大踏步前进。
相比较岛城诸多商超,利客來是最早进军乡镇市场,下沉三四线城市的。李云敬将其称为“农村包围城市”,面对市区日益“惨烈”的商场“厮杀”,李云敬敏锐觉察到青岛城镇购买力的快速增长,在经过反复权衡对比后,利客來立足自身既了解城市市场,又熟悉农村市场这一最大的竞争优势和经营错位,果断做出决定:巩固扩大城市市场,抢占先机进军经济强镇、强村。自此,利客來走出李村大本营,2002年,果断接盘莱西市一处经营不善的卖场,导入先进企业理念和管理经验,使利客來莱西购物中心迅速成为当地零售业“领头羊”。随后,在城阳、即墨、胶州、平度等地多点开花,直至走出青岛、布局山东。通过“农村包围城市”战略,经过李云敬深谋远虑的布局,利客來在岛城商界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。
转型:多业态联合全产业链发展
“说实话,利客來未来的发展之路,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整体而言还是需要错位发展。”问及新形势下,有何发展良方,李云敬这样说。一方面,积极拥抱新生事物,拥抱“新零售”,另一方面,谋求错位发展。“除了紧抓传统商贸零售发展,我们还有选择性的深耕品牌。”李云敬向记者阐释了自己的发展思路,利客來黄金品牌就是在这一思路下诞生的。其次就是酒店业,利客來还往“吃住”方面转型。“我们将酒店与商场结合,把酒店业作为第二产业。”据了解,2020年,利客來计划再开3家酒店。
多业态联合、全产业链发展,成为利客來转型突围的一大战略。如今的利客來,就像一支精于团队作业的集团军,屹立于岛城商界而不倒。
记者手记:商界“老炮儿”的生意经
初见李云敬,很难想象,这是一位几十年如一日与商业打交道的“职业”商人,一位在青岛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商界“老炮儿”。李云敬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集中体现在两个字——实在!在他身上,既没有感受到成功人士大权在握后的那种“盛气”,也没有混迹商海几十年所沾染的那份“市侩”。言谈举止间,李云敬给人以“实在人”的观感。然而,正是这样一位“实在人”,却主导着一家小小的供销社蜕变为“商业航母”。
在与李云敬交流的过程中,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生意经。“小青板能换条大鲅鱼,才是真正会做生意的人。”在李云敬告知的从商经验中,这句俗语被着重强调。李云敬表示,这句俗语并非引导人去贪图小利,而是通过走堂皇正道,能够想办法以小成本赚得大利润,这是成为一名生意人的基础。有了基础还需要管理和质量。“在利客來,我们一向是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”他说,好的团队是企业发展前进的基本动力,要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就不能允许团队出现隔阂猜忌,利客來有着良好的内部分配机制,无论是薪资分配还是股权分配,大家拿多拿少、为什么拿得多、为什么拿得少,都一清二白。“我有自信,我们机制的先进性,绝对排在前列。”李云敬笑道,有了好的机制还不够,作为商贸企业,一定要有自己的质量和特色,酒香才能不怕巷子深。
摘于《青岛商贸》商界人物专版